1、总体要求
集体产业仓库设置在淮安民贸物流园院内,立体库区占地面积约为2064㎡,长度为48m,宽度为43m,库区可用净高度8.5m。现有库房整体布局详见下图。智能仓储系统分为3个巷道周转箱库区,整体设计容量不低于220800只电能表(以单相表计)。出入库能力应能满足不小于31543只/天(以单相表计,工作日每日工作时长7小时)。
智能仓储系统设置自动出入库输送设备、辊道输送系统、信息识别系统、拆码垛机等设备,确保仓储管理系统的自动化、智能化、信息化,提升物资周转和出入库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。
2、设计依据
《省级计量中心建设通用设计指导意见》(国家电网营销〔2010〕1308号)
《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接口规范》
《有轨巷道式高层货架仓库设计规范》JB/T 9018—99
《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》
《电业安全工作规程》(电力线路部分)
《电业安全工作规程》(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)
GB 50150—91《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》
GB 50168—92《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》
GB 50169—92《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》
GB 50171—92《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、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》
DLT 448—2000《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》
04-DLT 825-2002 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接线规则
CECS89:97《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》
GB50231-98《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》;
GB50254-50259-96《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》
GB/T16506《信息技术系统间的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提供和支持OSI网络服务的协议组合》
GB/T17963-2000《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》
GB/Z19219-2003《工业自动化--时限通信体系结构--时限通信系统的用户需求和网络管理》
IEEE802.1x《国际电联网络安全协议》
GB50254-1996《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》
GB50058-1992《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》
NBE-AE-88《基本建筑规范:“建筑物上的设施”》
NBE-EA-95《基本建筑规范:“建筑物内的钢结构”》.
JJG/T16-92《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》
CECS72:97《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》
YD/T9261-2-1997《楼宇通信综合布线系统总规范》
GB50017-2003《钢结构设计规范》;
GB/T13667.4-2003《电动密集柜技术规范》
GB4208-2008《外壳防护等级(IP代码)》
GB/T13667.1-2003《钢制书架通用技术条件》
GB700-82《热轧钢板技术规范》
GB710-82《冷轧钢板技术规范》
GB5754-86《钢丝绳芯输送带纵向拉伸强度的测定》
FEM9.222《自动化高架立体库存取设备及其相关机械安装的可用性与验收标准》
3、设计条件
(1)、以周转箱为基本储存单元。
(2)、实现自动出入库管理和资产库存管理。
(3)、具有在线操作、自动操作、手动操作等功能。
(4)、能实现库存信息统计与查询能功能、能与营销业务系统/生产调度平台接口等功能。
(5)、可靠性要求:整个系统能够满足10×24小时连续不间断稳定工作。
4、 基本参数
(1)计量器具规格
电能表内部具有唯一识别的RFID射频标签。
(2)基本存储单元
周转箱为仓储系统的基本存储单元,同时具有唯一识别的RFID射频标签和普通条码。周转箱外径尺寸(长×宽×高)为720mm×450mm×120mm或720mm×450mm×200mm,主要用于储存合格的单相电能表、三相电能表、低压互感器、I型集中器、III型专变终端。具体为单相电能表12只/箱;三相电能表4只/箱,低压互感器12只/箱,库内存放的周转箱以5个叠放为一个存储单元,总重量约为100kg(大尺寸周转箱按3个叠放计算)。
2. 技术要求
2.2 存储策略 系统能进行存储策略设置,至少支持以下存储策略:
1)就近入库:入库时优先使用靠近入库输送口的货位,以减少堆垛机出入库行程。
2)低层满装:入库时优先装满立库的低层空货位,可在此巷道堆垛机故障时,人工将低层货位的货物搬运出来。
3)分区存放:在仓库内划分区域,将指定的表计存放在相同的区域。
4)均匀存放:将相同规格的货物均匀存放在不同的巷道,防止某一巷道堆垛机故障时此种规格的货物无法进行出库。
2.3 出入库规则
系统能进行出入库规则设置,至少支持以下出入库规则:
1)先进先出。
2)按批次出库。
3)紧急优先:可设置出库货物或任务的优先级,紧急时优先出库。
4)散盘优先:不满箱或不满垛的货物优先出库。